【通知】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山东省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山东碳管家
欢迎来到山东碳管家!
【通知】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山东省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2-11-21 14:08:38
点击次数:1753次

关于印发《山东省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学技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商务、能源主管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

现将《山东省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能源局
2022年10月31日
山东省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
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我省园区循环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但循环化改造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空间。为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和我省园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物质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以推动实现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全面、深入、持续推进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资源节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引领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工作目标
“十三五”时期未开展循环化改造的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已开展或完成改造的园区,鼓励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继续深入实施改造。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包括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企业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关联性,完善提升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优化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引导企业向专业功能区集中,增强产业共生结构和整体功能,提升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以下均需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推广集中供水供气供热。因地制宜实施园区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集成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燃气供应网络,推动燃气管网向产业园区延伸,强化气源保障,提升园区供用水平。鼓励园区根据不同企业用热品质,推动集中热源中心建设,统筹热源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热保障能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园区产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突出生产功能,发展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多层次、多样化产业空间载体,优化产业集聚区与生活区、商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提高产业发展集聚度和土地投入产出率。推行“标准地”制度,鼓励探索创新标准地出让形式。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有序引导工业项目进区入园。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厂房加层、内部整理等途径,对现有厂房、仓储设施进行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产业循环链接
1.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十强产业”及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园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成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实施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以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强,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特色产业循环链接。聚焦主导产业和链主企业,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招商、补链或补环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构建具有园区特色的循环产业链。推动园区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实现园区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物质利用效益最大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依托“工赋山东”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活动,加快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和工业设备上云,提升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园区。以石化、高端装备、纺织、家电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运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三)深入开展节能降碳改造
1.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改造升级。加快实施“两高”行业节能改造,以国家公布的高耗能行业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均值,作为“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基准线,新建“两高”项目按照标杆水平建设,基准线以下全部提升到基准线以上,基准线以上标杆水平以下全部提升到标杆水平以上。积极推动非“两高”重点耗能行业绿色改造,通过更新工艺流程、替换节能设备等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开展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整体设计,以热电联产和燃气三联供等集中供热供冷为重点,综合考虑余热余压资源与企业需求,制定能源分质分级利用改造推进计划。积极引导钢铁、焦化、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开展余压余热利用,分质分级推进余压余热发电、工业供汽、民生供热。实施热电机组高背压技术改造,积极开展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有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逐步关停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落后小煤电机组及配套锅炉,原则上不再新建自备燃煤机组。因地制宜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新改扩建工业炉窑采用清洁低碳能源。积极推广使用电窑炉、电热釜及生产用电加热工艺提升。鼓励园区企业因地制宜,利用厂房屋顶、闲置空地等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企业清洁生产领跑行动,推动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和认证,严格落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鼓励开展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审核试点。推动清洁生产审核与排污许可制度、环评制度、环境信用制度等有效衔接。(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开展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析诊断,绘制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路线图,推动煤电、冶炼、化工、轻工等行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大化工园区废酸废碱废盐等减量化、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力度。加强园区产废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协作配套,推动综合利用产业与上下游建材、建筑、生态、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园区静脉产业链,培育一批综合利用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动实现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严控省级以上园区新水取用量,把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作为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鼓励有条件的园区统一规划给水管网和中水管网,建立企业间点对点用水系统,促进企业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以高耗水企业为重点,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广高效冷却、循环利用等节水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海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污染集中治理
1.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园区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加快实现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园区VOCs全过程污染防治,到2025年年底前,炼化企业基本完成延迟焦化装置密闭除焦改造。推动园区企业持续、规范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鼓励石化、有机化工等大型企业自行开展LDAR,到2023年年底前,石化、化工行业集中的园区要建立统一的LDAR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环境监管信息化系统,加快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等信息数据集成应用,化工园区、大型石化企业具备VOCs组分自动监测能力,实现联网运行。(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序推进现有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含搬迁)水泥企业、拟建焦化产能投产时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大力实施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削减工程,严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积极推行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等服务模式,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第三方机构,实现污染治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协同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到2025年,生态工业园区比例力争达到工业园区的50%以上。(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
1.加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攻关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围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园区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高校、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参与各级科技计划。(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转移机构,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成果库。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布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目录,以市场化、专业化模式和机制面向社会进行推广和转化。建设一批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定期开展技术、装备集成示范,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纳入本地区“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并指导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各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二)编制实施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各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提出“十四五”具备条件进行循环化改造的园区清单。对于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园区,需说明具体原因,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园区管委会要参照《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大纲》(附件1),编制实施方案,经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每年年底前报送年度循环化改造进展情况。(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示范引领,加大政策扶持。选择一批循环化改造典型园区,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撑项目,优先推荐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各市要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持,积极搭建园区循环化改造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贷款、信用贷款等多元化信贷支持。(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银保监局、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考核验收。各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督促指导园区按计划实施循环化改造,定期对循环改造工作进行总结。对于完成循环化改造并达到验收条件的,园区管委会参照《园区循环化改造验收自评估报告编制指南》(附件2)开展验收自评估,由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评估验收,结果作为园区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1.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大纲.pdf
2.园区循环化改造验收自评估报告编制指南.pdf


上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的通知 下一篇:【通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